请输入您要搜索文章的标题。
网站首页 科室风采
科室简介
科室特色
专家团队
就诊时间
业界动态
血管外科会议
血管外科动态
媒体聚焦
血管外科常见疾病
常见疾病
患者须知
学术文章
专业论文
典型病历
患者咨询 血管外科课件 疝外科
疝外科简介
疝外科专家简介
疝外科相关文章
血管外科指南: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》发布

新版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》发布

(选自《基层医院 201279  D06版)

  

    本报综合报道 深静脉血栓形成(DVT)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,多发生于下肢;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(PE),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(VTE)。DVT常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(PTS),严重者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。为提高我国的DVT诊治水平,指导各级医院的DVT诊治工作,20083月,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发布了第1版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》。

  近年来,DVT的诊断和治疗出现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技术,为适应学科发展,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对第1版进行了更新和修订,并于近日在《中华外科杂志》刊登了新版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》,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水平。

  

  临床表现

  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、疼痛、软组织张力增高;活动后加重,抬高患肢可减轻,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。发病12周后,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。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,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(患肢伸直,足突然背屈时,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,为Homans征阳性;压迫小腿后方,引起局部疼痛,为Neuhof征阳性)。

 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。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、剧痛,股三角区、腘窝、小腿后方均有压痛,皮肤苍白,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。股青肿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,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,静脉回流严重受阻,组织张力极高,导致下肢动脉痉挛,肢体缺血;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,皮肤发亮呈青紫色、皮温低伴有水疱,足背动脉搏动消失,全身反应强烈,体温升高;如不及时处理,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。

 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,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,引起PE的临床表现。

  DVT慢性期可发生PTS。主要症状是下肢肿胀、疼痛(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),体征包括下肢水肿、色素沉着、湿疹、静脉曲张,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。PTS发生率为20%50%

  

  早期治疗

  1. 抗凝

  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。对于急性期DVT,建议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;在凝血指数(INR)达标且稳定24h后,停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。也可以选用直接(或间接)a因子抑制剂。

  高度怀疑DVT者,如无抗凝治疗禁忌证,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可行抗凝治疗,根据确诊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抗凝。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普通肝素。

  2.溶栓

  溶栓方法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和系统溶栓。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,在全身情况好、预期生存期≥1年、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,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。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,可行系统溶栓。

  手术取栓是消除血栓的有效方法,可迅速解除静脉梗阻。出现股青肿时,应立即手术取栓。对于发病7d以内的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,全身情况良好,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也可行手术取栓。

  成功行导管溶栓或切开取栓后,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>50%,建议首选球囊扩张和(或)支架置入术,必要时采用外科手术解除髂静脉阻塞。

  对多数DVT患者,不推荐常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;对于有抗凝治疗禁忌证或有并发症,或在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仍发生PE者,建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。

  

  长期治疗

  DVT患者须长期行抗凝等治疗,以防止血栓蔓延和(或)血栓复发。

  1.抗凝治疗

  维生素K拮抗剂(如华法林)、直接a因子抑制剂(如利伐沙班)等对预防复发有效。如果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,治疗过程中须定期监测INR,应使INR维持在2.03.0

  抗凝的疗程根据DVT的发生变化,随之不同。对于继发于一过性危险因素的初发DVT患者,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3个月;危险因素不明的初发DVT患者,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612个月或更长;伴有癌症并首次发生的DVT,应用低分子肝素3~6个月后,长期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。对于反复发病的DVT患者和易栓症患者,建议长期抗凝,但须定期进行风险效益评估。

  2.其他治疗

  对于慢性期患者,建议服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,并长期使用弹力袜;有条件者,可使用肢体循环促进装置辅助治疗。

版权所有:辽宁声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Copyright 2012 vschina.cn ALL Right Reserveed